学院现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本科专业和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热能工程两个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及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程三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特色专业建设点。各类在校全日制学生1600余人,本、硕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居全校各学院前茅,被评为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
学院设有工程设计及理论、机电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和工业设计6个教学系,有省级示范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山东省“十二五”科研创新平台“动力集成与储能技术”、青岛市“青岛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CAD/CAM中心、车辆与交通工程研究中心、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与教学实习基地。此外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结合教学实习、联合培养和科技合作基地。
车辆工程专业实验室位于青岛大学中心校区西院新建工程训练中心三楼,实验室总面积约450平方米。拥有实验设备65台(套),设备总价值约61万元,其中800以上的设备约51台(套)。
车辆工程专业实验室每年承担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约360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能开设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实验项目。实验开出率为100%。其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数3门,占所有实验课程数的75%。开放实验项目5项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系列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数控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加工工艺基础、测试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等。
本专业具有“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工业设计专业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工程与艺术相结合,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开发与创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工业产品广告设计、环境工程设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系列课程、工业设计史、工程力学、电工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造型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方法学、素描、色彩理论与设计、平面与立体构成原理、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设计、消费心理学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受到严格的学科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够在制冷与空调等热力设备生产企业及制冷与空调等热力设备使用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优化设计、工程技术与生产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英语、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制冷技术、空气调节、热工仪表与自动调节、计算机硬件及应用基础等。
本专业“具有热能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测控技术与仪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从事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英语、电工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光学、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精密机械设计、智能仪器设计、微机控制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等。
,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服务地方协调发展。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科研项目16项、部省市级项目30余项、横向合作20余项。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著作、教材及CAD/CAM系列图书8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创新。近五年承担和完成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0余项。获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省级教材一等奖1项。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3项和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4项、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二等奖1项(全国个人第六名)和团体三等奖1项(全国团体第六名)、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1项。